桂阳吴氏七修之际,常闻常宁吴氏亦正修谱,且新筑宏大吴氏宗祠。时彼常宁吴氏宗亲来桂阳石门山溯源,以当时交流之情未甚明晰,然阅其谱牒,诚多有同载之迹,愈增余之好奇。吾与志敏相商,决共往常宁,再为深究。
吾等七人遂启赴常宁之行,心盈期冀之情。抵至常宁,吾等蒙常宁吴氏宗亲之殷情款待,彼等之笑颜与亲善之问安,使余深感家族之温也。为强交流,常宁宗亲已邀耒阳宗亲至此,亦为吾辈后之研探吴氏文化铺基焉。
于大松柏静谧之地,有堂皇庄重之祠屹然立焉。坐北朝南,其若耀目之珠,溢古老神秘之光华。祠之建筑,匠心独运,融传统与现代之妙,砖混结构,使坚固耐久之性具,仿古之设,更添古朴之韵。
始入目者,为前檐上彩饰斑斓、栩栩若生者之精美图纹,每一线条,皆细勾入微。而其中央,“至德堂”三字赫然入目,字体气势磅礴,笔力雄浑,似蕴无穷之力与智。内檐正中,镌“吴氏宗祠”四大字,字体端严大气,具悠久之历史气息。
门之两侧,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细,殊为夺目。其昂首奋鬣,威容赫赫,若卫家族之尊严荣耀然。狮之雕刻,入微极致,其爪锐利,历历可见,令人叹工巧之妙。祠之屋顶,雄伟高大,飞檐反宇,青瓦覆之,错落有间,具古朴典雅之美意。
步入宗祠,内则宽敞而明丽,布局谨严而有序。梁柱交横,撑此家族殿堂之脊。其中之天井,宛如静谧之天地,引阳光与空气入此庄严之堂。穹顶之上,现精美彩绘,色彩斑斓,图纹繁复,若一幅绚丽之画卷展于头顶。而于穹顶之中央,悬一盏“吴”字古灯。“吴”字若家族之标识,溢悠久历史气息,尤家族文化之生动现也。
前厅其一畔,陈家族历史与传承之事,述分布之村落及始祖迁徙之期。其旁记家族之闻人,或于仕进有所成就,或于文化之域卓然特立。彼等之事迹,鼓舞后辈子孙,为众人奋进之范也。另一侧,则载募捐者之名册。彼等以己之能与财,为祠堂之建设与护持贡献心力。彼等之名,亦将永志不忘,成家族历史之一。
正厅之中,显著之位,供奉家族历代先祖之牌位,且设有专以供香祭祖之诸般器具。牌位上悬巨匾,书家族之宗训,俾后人恒念勿忘也。厅内桌椅,井然有序,于此,族中之人可共集,同追思先祖之功德,传家族之文化。庄严之神像、古雅之牌匾、精妙之雕饰,皆昭显吴氏家族之传承与光耀。于此,吾等深感吴氏宗亲对家族传统之重惜与传承之笃志。
祠堂之前,有文化活动广场,阔而展舒,为民众交流欢聚之娱所。于祠堂之西侧,有吴谦烈士纪念馆屹然立焉,此馆如丰碑,默然述彼波澜壮阔之往昔。馆前有一大樟树,其粗需二三人合抱方可围之。历经数百年风雨,仍枝繁叶茂,似坚韧之耆老,见证大松柏七百载岁月之更迭。
然祠之后,旧有学校存焉,其为二层之砖瓦构造。曩者,斯处为知识之殿,有朗朗书声传响;曩者,斯处育无量之冀望与梦想。今虽无学子之欢谑声,然仍存之,乃为教育之坚守,为希望之传衍。此诸般景,相得益显,成一和谐之画景焉。
既而,吾辈共论吴氏之同处,众人皆踊跃言,分陈其所识之家族历史与文化。吾等亦重研前数始祖同名之所在,冀寻家族之源本。于交谈之际,吾察吴氏宗亲于家族之历史与文化,怀笃厚之明了与钟爱。彼等非惟熟谙家族之演进历程,且能述诸多妙趣之故事与传述。
然时之久远,其前数代人皆存众多疑点,难以考证也。大松柏一系自义谦公而下,有详载焉,而小三公、时望(旺)、锳公、锦公等与桂阳吴氏虽载同,然时则不一。双方须觅更多资料以证其出处,或亦有可能乾隆年间彼此有交流,共溯始祖,互有记录,然以其后抄录或遗漏,为保族谱之谨严及可信,乃相商后续共缓研议。
此番常宁之行,令吾获益良多。非但益增对吴氏家族之识,且交结众多热忱之吴氏宗亲。尤要者,经此吾明家族文化之紧要。于斯之疾进时代,家族文化若火炬焉,照吾辈前行之途。其使吾辈念本,传家族之精神也。吾信,无论时世如何变易,家族文化必恒永流传。
在此,吾当谢常宁吴氏宗亲之厚待,使吾得此难忘之历。吾将此美忆深蕴于心,复为家族文化之传承尽其力也。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