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徽州老吴》公众号,作者:吴善槐
本人收集的徽州吴氏老谱中,有几支是断代谱,这几支谱中,虽然中间世系不完整,但仍然可贵,可贵在于真实,不盲目地拼接世系。
最为著名的一支断代谱为《徽黔吴氏宗谱》,我手头的是一九八六年版,贵州遵义宗亲送的。谱载: 先世为泰伯四十世文资公(生活在汉顺帝期间,约公元126年前后),迁浙江衢州开化,后世吴回,于五代时(公元900-960年) ,分居休宁邑南吴田,吴田又名夏洲,吴回又称夏洲公。长达八百年,二十几代人沒有记录,造成了断代。
夏州公后世居休宁溪口丶琅源丶首源丶朱塘丶汊口丶阳湖丶万安丶隆阜,绩溪高村丶歙县石门及两淮等地。尤以吴田十八世文远公于明洪武年间典充新安卫,后调拔征南镇守普定卫,浩授昭勇将军。后世居贵州丶云南及全国各地。清雍正丙午年(1726) 年,迁黔支系与休宁祖地合编《徽黔吴氏宗谱》。到1984年,已传至吴回四十一世。
休宁江潭小婆吴氏
新安名族志和太微公支族谱记载:
吴逸小,为太微公五世孙,自江西遭黄巢之乱,偕妣程氏,避地至歙遇岭崎岖,遂携次子回至浮梁白水焉,妣程氏,号小婆,携长子宣公,至休宁江潭止焉,贼至遇害,血流白色,尸不僵扑,贼遂止杀乡人,德之,葬叶泊岭下。时广明庚子年(880),生二子,宣(与母居江潭)丶伋(与父回浮梁白水)。
自太微公至逸小公,中间四代至今资料沒有找到,形成约一百年丶四代人沒有记录。
吴宣与母亲程氏居江潭,衍派成“小婆吴氏”。今休宁江潭丶茗洲丶和村丶石川丶山背,巴源丶石坑江潭丶桃岭下丶五阙丶朱胜源丶渭桥丶乾滩丶石门丶蓝湖丶太溪丶渭桥丶辛田南坞丶城邑南门。歙西石岭丶歙南石岭丶高干丶西干丶岩寺丶昌溪。黟县考川丶石川。戈阳丶南昌丶浮梁丶景德镇丶富阳丶无为丶贵州丶兰溪丶湖北丶武进丶贵池丶开化丶鄱阳。最为出名的是休宁茗州,一本《茗洲吴氏家典》,为吴氏及各姓氏留下了的传世之宝。
歙西礼教里迁润支
歙西礼教里迁润支为《润州吴氏宗谱》之一支,这一支《润州吴氏宗谱》又称《新安迁润吴氏宗谱》,民国九年版,由以下四支左台吴氏迁镇江支联合修谱。即:莲塘派竦公支下九十四世梦弼公由石桥迁镇江支,莲塘派翊公支九十三世鸣时公,自歙县岭后迁丹徒县为镇江始祖,金竺派依祥支下九十五世光国公自歙县乾滩迁镇江丹徒县。这三支有完整的世系。
但九十三世三益公自岩寺礼教里迁镇江是一支断代谱。民国九年时,“三益公自岩寺礼教里迁镇江”支编谱者,尚未找到伯一至三益公世系,於是留下一篇“焚馀谱序”。
序作者还厚望后世能找到岩寺礼教里吴氏的完整宗谱。我是2012年在桐城时,安庆吴福和宗贤赠送的十几套左台老谱电子版中的一支就是上述的断代谱,这十年中也就关注这一支完整谱的存世动态。2021年山东寿光吴明远宗亲给我发来的十几套老谱中,看到了这一支 《新安岩镇吴氏族谱》,正是一百年前,迁镇江的先贤苦苦搜寻的老谱。由于这支谱,才完成了自【61】少微祖公,至迁镇江【91】三益 公迁镇江的以下完整世系和“岩寺南山下支派。
【61】少微→【62】巩→【63】泉→【64】銓→【65】叔溱→【66】炬→【67】仁(迁二十六都)→【68】道趬→【69】夏→【71】天秩→【72】依周→【73】忠→【74】仕权→【75】伯一(迁岩寺南山下)
【75】伯一→【76】大乙→【77】益→【78】伯五→【79】荣一→【80】宁三→【81】和一→【82】元三→【83】亨三→【84】茂芳→【85】全育→【86】宥→【87】元昭→【89】尚镀→【90】嘉隆→【91】三益(居镇江)
这一派除了居镇江外,休宁的二十六都丶岩寺南山下丶绍川丶税务前丶含山县丶宁国等地。
发表评论